地方特色

    会员登录

    站内搜索

输入内容:

大写的艺术人生

 大写的艺术人生

—— 记中国书刻界传奇人物侍少华

□ 关 宁

已近古稀之年的侍少华,堪称中国书刻艺术界的传奇人物。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是位学者型的艺术家。纵观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其才艺博涉书法、绘画、篆刻、木刻、诗词、文学、音乐、摄影、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他的书画印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各级展览,曾出版两套连环画,发表数十篇论文,退休后以书刻创作和著书立说为乐。先后在荣宝斋安徽人美天津人美出版发行了《中国书刻艺术》《中国现代刻字研究》、《中国刻字艺术五十讲》三部专著。专著的出版奠定了少华先生在全国书刻界的地位,这不仅对当代书刻艺术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一项空白

侍少华系权希军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首届刻字艺术展评委,淮海工学院客座教授,连云港市书刻艺术家协会主席。他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但命途多舛,创巨痛深,一生充满传奇。早年曾任连云港市美术创作组组长,后调中学任美术、音乐教师,文化宫美工,报社记者、编辑等。是港城美协、书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市画布景、做模型、搞书刻的第一人。因此,侍少华又被誉为港城书画界人气指数最旺的全能艺术家。

不久前,笔者有幸结缘少华先生,并应连云港市大地书画院冯春林院长之邀,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走近侍少华的艺术世界,探访这位传奇人物的艺术人生。

 

书刻传情 结缘泰斗名家

书刻艺术也称现代刻字。它是一门融文学、诗词、书法、美术、篆刻、雕塑、木刻、工艺、装潢等于一体的、新兴的艺术门类,植根华夏,兴起外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首先搞起现代刻字,六十年代韩国继之,我国八十年代才开始接触现代刻字。

1991年,中国书法领军人物权希军先生临危受命,成立了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并任会长。从此开始了书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如今,书刻与书法、篆刻已成鼎足之势。当前,这门源于我国的书刻艺术,正以迅猛不可阻挡之势,跨进了世界艺术之林。

2007年初,侍少华带着《书刻艺术十讲书稿专程到北京拜师求教,经时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旭光先生的推荐,认识了中国书坛泰斗人物权希军先生。权老是与林散之等12位书法大家齐名的中国书协老一辈顾问,并荣获中国书协特殊贡献奖,2004年家乡烟台市政府为他建立了权希军艺术馆

在权老的指导下,侍少华三易其稿,成稿后权老题字称赞:“这是我国现代刻字第一部专著,有历史价值,对指导刻字艺术创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并建议在全国出版发行。后又得到了彦涵孙轶青张海张旭光等书画大家们的肯定并为该书题了字。荣宝斋出版社得知信息后主动与少华先生联系,并改书稿为《中国书刻艺术》。2008年该书出版后,震惊艺坛,好评如潮。中国书协副主席、刻字委员会主任吴东民肯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刻字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 又赞道: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又借鉴了西方色谱对比的原则,将刻字艺术的色彩搭配与表现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解决了表现形式问题。……娓娓道来,内容广泛,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行文流畅,从中可以看出侍先生修养的全面,这种严谨的从艺、治学精神,值得推广、学习。

2010年吴东民主席又看了少华先生的第二部专著《中国现代刻字研究》50多篇论文后,称赞道:“论著选题精当、内容丰富、论点鲜明、旁征博引、说理透彻,没有作者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刻字的躬身实践,是不可能有如此全面的成果展示。”,这部专著的出版,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刻字创作活动的开展,而且还将把我国现代刻字的学术理论研究引向纵深。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刻字委员会委员、评委李庶民,在参加了无锡“全国第七届刻字艺术展” 评审后,收到《中国书刻艺术》,面对这本印刷精美,材料翔实,行文流畅,举例贴切,图文并茂的著作,当即写了书评,赞道: “犹如空谷足音,既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又预示了当代刻字由普及向深入研究的开端,……”, 既能帮助初学者作为入门的教材,又可作为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刻字家的案头参考资料。特别是书中作者的一些经验之谈得之创作实践与社会实践,对他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启示。感叹少华先生面对刻字理论欠缺的现状,李庶民又写道“促使他要作这项前人未曾作过的事,促使他要弥补当代刻字不应有的空白这个缺憾。”

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评委最具影响力的书刻大家李文宝教授在文中赞道:“作为一个书刻艺术的工作者来讲,我们更应该感谢侍少华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书刻方面的研究,这部著作的出版已经是他的第三部了,填补了我国书刻艺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侍少华在书刻艺术上的贡献,正如李庶民先生所言:“筚路蓝缕之作,霜鬓开山之功,实不可没。”

 

投身艺海 演绎精彩人生

侍少华,1945年生于新浦一个贫民家庭,全家九口人,仅靠父亲开一个小裁缝店艰苦度日。先生的父母忠厚朴实,乐于助人,特别受人尊敬,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正直为人,清白传家”是其父母教育子女的口头禅,也是侍家几代人的传统家训。60多年来,侍少华秉承父母遗教,遵循八字家训,立身处世于社会各个层面,凡认识他的人无不敬佩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少年时代的侍少华聪明好学,崭露出超人的艺术天赋。他在海州师范上学时,遍访名师,广交艺友,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有所长。他的书法颇具柳、欧特点,曾在全校大字比赛中荣获第一名,他的大字本竟流传到下几届学友们的手中当字帖临摹。他的篆刻在李成章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先打秦汉印基础,后取诸家所长,初具齐派风格。他喜爱诗词、文学,至今他还保留着几本学生时代摘抄的笔记本。他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至今已写了44本,不少亲朋好友常到他家找寻往日的记忆。他的日记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不仅记事,更有很多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诗词、曲赋,少华先生深厚的文学底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夯实的。近年来他除了搞书刻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外,还发表了大量的名人传记政论文章诗词曲赋。如姚士璋彦涵创建书刻名城、开发将军崖岩画、回文诗、春秋赋等大作,颇受社会关注。

在他的诸多爱好中,美术是他最大的特长。学生时代他画了近百幅学雷锋幻灯片到各学校放映,影响深远。1964年侍少华刚毕业任教两个月就被港务局请去画黄海怒潮的布景,当时,他还不足二十岁就已成为我市首屈一指的画布景名家。1971年12月,刚恢复的市文教局明文任命侍少华为我市美术创作组组长,组织当时有影响的15位画友,参加省国画院画家们在我市开展的军民联防、建设海港的美术创作活动。翌年,他由陇东中学调到工人文化宫,从事全市书画培训、展览、创作等活动。因工作之便,有幸结识了当代草圣林散之,还有钱松岩亚明萧娴高二适陈大羽等名家,向他们请教,受益匪浅。73年4月著名画家王宏喜由上海调来本市,和侍少华同在一个画室工作多年。此时正是少华先生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经常和王宏喜到下面写生创作,现在他家还保留了十几张那时以工农兵为创作体裁的国画作品,人物造型的功夫令现在的青年画家们赞叹不已。          

少华先生还是我市成立美协、书协的奠基人之一。1979年连云港市文联成立时侍少华提供了不少书画界知名人士的名单,成立大会上宣布王宏喜是美术组的组长,侍少华是书法组的组长,当时书法组的成员仅有24人,委员3人,即杜庚顾铁侬侍少华。文联成立时的一方铁线文纪念章就出自少华先生之手,收藏至今。

七十年代初侍少华就是党的纳新对象,加之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鹏程万里。然而事与愿违,结核病的突然袭击,住院半年。四位亲人的相继去世姐妹的先后出嫁,原来九口人的大家庭,如今只剩下他和小弟妹三人。父亲突然去世的同时又遭领导一次次批斗……致命的打击接踵而至使他度日如年,不堪重负。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顺、精神的崩溃,更受弘一大师李叔同“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影响,一度极想遁入空门。他的日记中有首长恨诗疯狂歌》,记录了他当时极度苦闷颓废、失望的心情。

八十年代初,侍少华调到科技报社,从事攝影美术编辑工作,这期间他为市政府港务局海关等机关部门、企业单位制作沙盘模型和建筑模型30多个,实为我市模型制作的第一人。

九十年代任科技之家主任,随之成立了市民族乐团,轰动一时,后被某坏人捣垮而酿成一场撤职查办的闹剧。事件平息后调任市青少年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直至退休。屈指算来,他与书画界隔缘的悲剧竟然上演了三十年之久。退休后,侍少华接触到书刻艺术,并立即被这门艺术的魅力所震撼,从此后,尽瘁于斯。数十年来多种艺术元素的储备和积淀,使他全身心投入到书刻艺术的研究、教学和创作之中。他以实际行动演绎了50多年来艺术人生的最精彩的华章。

 

老骥伏枥 成就传奇经典

中国书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后,理论体系的构建已初具规模,其中侍少华先生已出版的《中国书刻艺术》、《中国现代刻字研究》《中国刻字艺术五十讲》三部旷世大作于书刻的普及,有着开启山林之功。面对少华先生的三部专著,权老满怀激情地说:“我很佩服他的才华、他的毅力、他的勇气、他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书法、绘画、音乐……他都会。刻字是个综合艺术,他的书法、绘画都有相当的功底,刻字创作也是:相当不错的。他吸收了各种艺术的专长,融合到刻字里面了。”

2013年5月,年愈九旬的权老应中国刻字艺术馆馆长单国防之邀带学生侍少华去刘公岛,创作刻字作品17件,无偿捐赠。为此侍少华曾作18行嵌字诗,把17件作品的名称全部镶了进去。(见《中国刻字艺术五十讲》159页)。当记者问权老对侍少华的评价时,权老兴奋地说:“他在刻字艺术上的不断追求和认真勤奋的态度感动着我,真是后生可畏呀,他让我看到了中国刻字艺术未来的希望所在,内心无比欣慰。”

诚然,中国书刻艺术方兴未艾,任重道远。书法大家沈鹏先生指出:“如何在继承书法传統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创新?是摆在书法界的一个重要问题。”书法和篆刻促进了书刻的兴起和发展,反过来书刻的诸多特点也应该对书法和篆刻的创新有所启发和帮助。少华先生深谙此道,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他先从篆书入手,把原来字字独立墨色单一显示平面效果的篆书,改造成错落有致连成一体、并笔借字、浓淡枯湿、展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的新篆书。为此他带着这批新篆书去北京向知名书家请教,得到了他们的首肯。同时,他创新的篆刻打破了传统框框的束缚,使印文笔画伸展、挪让,以达神完气足的目的。这些创新之作已在他的第三部专著中展现。如今他的新篆书已走进市场,让市场检验其价值。如新建的海州开发区企业家俱乐部选用的十多件新篆书,装裱豪华,新颖别致,令人赞叹不己。少华先生对他首创的新篆书信心百倍,他还要在其他书体中有所突破。他说:“现代书刻的出现为书法、篆刻的创新找到了一条科学合理的新途径,挖掘书刻的潜在能量,运用书刻的创作方法,一定能促进书法、篆刻的创新和发展。”

书刻艺术如何走向市场也是少华先生经常考虑的问题。没有市场任何艺术都难以生存,书刻亦然。三年前他就在当地申请成立了东方书刻艺术有限公司,因忙于书刻创作和著书立说,故一直无暇顾及,最近他已物色了一位姓徐的总经理操办此事。公司下设刻字服务部,首先急全国刻字爱好者之急,优先提供木板刀具资料的服务,继而代销名家作品,承揽刻字业务,为书刻艺术走向市场探索新路。并借此,为完成他的书刻市场的开发》一书收集素材。我们祝愿这本新专著早日问世。

侍少华说他要做的事太多,他在和时间争分夺秒,其刻字作品《惜时如命》就是他的座右铭。促进中国书刻艺术的发扬光大是他神圣的历史使命。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侍少华深有感触地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把这门独特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历史的重担必将落在广大青少年的肩上。因此,在各学校普及青少年书刻艺术教育是我们老一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谓志在当代,功在千秋!”

(作者关宁:系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安局《警界》高级编辑)